【案例背景】
求职者小李,是一所技校的90后应届毕业生,模具专业毕业。按理说,这是一门很吃香的技术,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。可是小李说不想找模具之类的工作,并且向我大吐苦水。我总结了一下他的话,主要有三点:一是模具之类的工作都比较辛苦,不想干;二是由于刚毕业,相应的工资也不高,不愿干;三是觉得社会地位不高,没面子。所以希望找一门较轻松的工作,最好是坐办公室之类的。
针对他的情况,我首先给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:20世纪初,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了故障,可怎么也找不到毛病,只好请来了著名机电专家斯坦门茨。斯坦门茨仔细检查后,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的某处划了一道线,说:“打开电机,把作记号处里面的线匝减少16匝。”大家照办后,故障果然解除了。经理问他酬金多少,斯坦门茨索价一万美元,不少人为此议论纷纷。此时,斯坦门茨开列一张清单:划一条线值1美元,知道在哪儿划线值9999美元。说完故事后,我问小李:“这个机电专家是不是很轻松就赚大钱了呢,从中你明白了什么?”小李恍然大悟:“原来学好技术一样可以轻松赚大钱,只不过刚开始的时候需要自身努力,以后的自身价值会随着技术的提升而越来越高,看来我学的这个专业还是很有前途的。”
我肯定了他的想法,并且在和他的交流中,逐一分析他的优势:年轻、精力充沛,既接受过实践操作的训练,又有系统的理论背景。这样在工作岗位上将很快成为一名熟练工,只要不怕辛苦,努力工作,必将成为一名技术骨干,会受到企业的重用,以后也可以自己创业。
小李听了我的分析后,连连点头,觉得有点道理,表示不一定要办公室之类的工作了,还是学以致用,发挥自身的优势,努力提升自己的模具技术。我帮助小李联系了一家正在招聘模具工的企业,起初企业还是坚持要招聘有熟练经验的电焊工,我向他们分析了利弊后,企业同意试用小李看看。两个月后,小李高兴地来找我,告诉我他已经通过了企业的试用,并通过这两个月的努力,模具技术越来越熟练了,企业十分重用他,工资收入也有了提高。
【指导心得】
小李这样的案例是我经常遇到的。在这几年的公共职业介绍工作中,我不仅为企业招聘员工,为求职者推荐岗位,更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进行职业指导。几年下来,我深深感到,为求职者推荐一个岗位容易,但为求职者推荐一个合适的岗位不易。多数求职者在求职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,希望能通过职业指导,帮助求职者转变就业观念,帮助他们了解自我,了解职业,了解社会,以更加理智的态度去择业,使就业服务工作更有效果和效率。
此外,在平时的职业介绍过程中,我还常常碰到这样的一类人:年龄偏大,无一技之长。他们只想找一份能够缴纳社保的稳定工作,对于工资和未来的发展没有多大的要求,帮他们介绍工作的困难之处就在于企业能否接纳。如何做通企业招聘人员的思想工作是关键。一是帮助企业分析所要招聘的岗位状况,只有适当放宽条件,才能快速招到员工,解决用工紧缺的燃眉之急;二是向企业宣传本市的就业政策,说明企业如果招用持《就业援助证》的就业困难人员,可以享受社保和用工补贴,减少企业用工成本。我们职业指导者就是要在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,以实现双赢。